中寧枸杞原名寧安枸杞,因其主產于寧安堡而得名。
枸杞的種植,唐代就有了育苗的方法。
明代成化年間(1465—1487年)中寧枸杞被朝廷列為“國朝歲貢”。
《本草綱目》中記載“春采枸杞葉,名天精草;夏采花,名長生草;秋采子,名枸杞子;冬采根,名地骨皮。”
明末清初,寧安堡有了大量家種枸杞園,中寧枸杞完成了從野生到人工種植的轉變,栽培品種完全取代了野生品種。
清乾隆二十年(1755),寧夏《銀川小志》藥材類中記載:“枸杞,寧安堡產者極佳,紅大肉厚,家家種植”。
清乾隆《中衛縣志》記載:“枸杞,寧安一帶家種杞園,各省入藥甘枸杞皆寧產也”。
由此可知,中寧枸杞的優良品質早已馳名中外,有著4000多年的歷史文化積淀,2000多年的中醫藥道地枸杞沿革承襲,1000余年的馴化及工栽培歷史,并形成了具有濃郁特色的起源地文化。
現代科技研究表明,由于受地質、氣候、水質等自然因素的影響,“中寧枸杞”具備了異于其它產地的特點。
所含30余種常量、微量元素中的磷、鈣、鐵、錳等最為明顯。
天門冬氨酸、谷氨酸等使人延年益壽的18種氨基酸含量領先,尤其是調節人體免疫能力的枸杞多糖含量顯著高于其他產區。
“中寧枸杞”含有人體所需的多種營養物質,是防癌、抗癌、抗衰老、滋肝明目、降血脂、降血糖、降血壓、保護生殖系統所需佳品,藥用價值高,是影響較大、較廣的一味道地藥材。
千百年來,勤勞樸實的杞鄉人民,為杞而生,因杞而榮,創造了無比燦爛的枸杞文化,留下了許多神話、傳說、故事,成為中華文化百花園中一朵靚麗的奇葩,以其卓爾不群的風姿展現于世,彰顯著杞鄉文明的永恒魅力。
枸杞以及由其派生的枸杞文化,不僅是一種物品的詮釋,更是華夏民族精神和人類文明的象征。